本周全球股市呈现颓势,欧洲方面,英国富时100指数与德国DAX指数双双下跌超过1%,显现出明显的下行压力。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遭遇重挫,跌幅超过5%,单日狂泻近900点;标普500指数亦未能幸免,下挫逾3%。
美股科技板块成为重灾区,其中英伟达股价领跌,跌幅高达13%;微软股价下滑逾5%;苹果、亚马逊、Meta Platforms(原Facebook)均录得超过6%的跌幅;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下跌逾2%;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更是惨遭打击,股价暴跌超过14%。仅上述七大科技巨头,本周市值总计蒸发近1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21万亿元。
美国银行引用EPFR Global的数据指出,投资者在过去两周内已从股票基金撤资达211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为1528亿元,显示出市场资金正在快速撤离。与此同时,高盛集团的大宗经纪业务数据显示,对冲基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2022年至今最快的步伐——加大对美国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做空力度,进一步揭示市场悲观情绪的加剧。
七大科技巨头市值蒸发超7万亿元
美股七大科技巨头企业的合并市值超过12万亿美元,折合近90万亿人民币,这一数值远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市值总和。因此,对于这一阵营市值在一周内缩水万亿美元的现象,尽管数额庞大,但从其总体规模来看,实属相对较小的波动。
审视全球已上市公司的市值排行榜,六大美股科技巨擘稳居全球总市值前六席位,而特斯拉以4683亿美元的市值暂列第15名,与其他六巨头存在一定的差距。
位列全球市值排行榜第六名的Meta与排在第十五位的特斯拉之间,尚有多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金融以及能源企业,诸如礼来、博通、沃尔玛、埃克森美孚等。特斯拉曾跻身全球总市值前十,但受一季度交付量持续下滑及全年销量前景不明朗影响,其股价今年以来已大幅下挫40%。关于特斯拉是否会被剔除出美股七巨头之列,答案或许将在今年揭晓。
相较于美股七巨头,中国在A股与港股市场上市的核心资产,市值排名整体较为靠后。例如,腾讯位列第19名,中国移动位居第24名,贵州茅台排在第31名。紧随其后的还有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知名企业。
“不着陆”场景日益普及
随着市场对美国利率政策转向的预期升温,越来越多观察人士担忧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不着陆”局面,即尽管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坚挺,但通胀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高于美联储设定的目标水平。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则坏消息,因为它意味着先前市场普遍期待的年内降息恐将落空,尤其是年初市场普遍预期2024年至少会有3至4次降息的情景已几乎消失,政策转向之迅速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
美国银行最新调查显示,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资者认为未来一年美国经济将走向“不着陆”,这一比例相较于十个月前的3%大幅攀升,同时看好美国实现“软着陆”或“硬着陆”的投资者数量明显减少。
过去数月中,美联储与市场普遍坚信通胀将逐步回落,并释放出降息信号。然而,随着CPI连续三个月超出预期上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态度亦发生根本转变。他在上周二公开表示,通胀的顽固性已削弱了央行短期内降息的决心,并明确指出高利率将持续较预期更久。当前市场数据显示,6月降息的可能性已骤降至仅16.3%,而9月降息概率较高,约为71.9%。下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将在11月,即美国大选期间举行。尽管如此,市场目前仍普遍预测,美联储至少会在大选前象征性地实施一次降息。
从3月份的核心通胀构成来看,虽然交通运输服务在核心CPI中的权重仅为7%,但其对当月核心CPI环比增幅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这主要归因于汽车保险费用增长超预期( 2.6%,市场预期 1.4%,前值 0.9%)以及汽车维修成本上升1.7%。此外,非住房服务通胀率从2月的 0.47%升至 0.65%(1月为 0.85%),医疗服务价格亦强势上扬( 0.6%)。值得注意的是,占比较大的住房相关指标保持稳定(租金占比约30%至40%),主要租金通胀率小幅放缓(环比从 0.46%微降至 0.41%);汽车价格(二手车-1.1%,新车-0.2%)有所下滑;航空票价虽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及预期(-0.3%,预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