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疫情已经过去一年多,2024年前四个月各城市的财政表现却透露出一丝冷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步伐明显放缓。即便是列入预算收入前20的经济强市,也承受着显著的上行压力,不仅总体增长速度不尽人意,还出现了多个城市收入下滑的情况。
然而,观察这些城市的工业产出、消费水平、出口贸易以及用电量等关键经济指标,今年的经济回暖趋势似乎是较为强劲的,这就引发了疑问:为何预算收入的增长与这些积极的经济指标之间会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究这一差异:
尽管作为经济领头羊的前20强城市理应在全国经济增长中起到引领作用,但从今年前四个月的财政运行情况看,整体表现并不乐观。实现超过5%同比增长的城市屈指可数,更有三分之一的城市遭遇了负增长。
上海与北京,凭借其庞大的经济体量,能够保持2%以上的增长率,已属难能可贵,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相比之下,苏州、宁波、广州和南京的增长则显得乏力,均未能突破2%。更令人担忧的是,深圳和杭州这样的经济强市分别出现了3.5%和2.8%的下滑,凸显出即便是十大头部城市,在此期间的财政收入增长亦面临严峻挑战。
而排名第11至第20位的城市情况更为严峻,尽管武汉、成都、长沙、无锡、济南等城市勉强维持正增长,但增速缓慢;其余五座城市则陷入负增长困境。其中,合肥的0.8%跌幅尚在可接受范围,青岛、郑州与西安的下滑约在3%左右,尚算温和;但厦门惊人的11.1%跌幅确实让人意外。
在这普遍低迷的局势中,重庆和天津的表现相对突出,是少数能实现超过5%增长率的城市。特别是重庆,其财政收入同比激增13.8%,总额达到909.4亿元,一举超越宁波跃居第六位。不过,需注意的是,重庆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非税收入的大幅增加,若单看税收收入,其前四个月的增长率仅为2.3%,表明其财政增收的结构特点。